date:
12.2017.15五十肩很惱人 中醫助您告別疼痛,重拾靈活
時序入冬,您是否也發現肩膀開始隱隱作痛,甚至感覺膏肓緊繃、頸椎痠痛,連帶手臂也舉不高、穿脫衣服都成了問題?這很可能是俗稱「五十肩」的冰凍肩悄悄找上門了。許多四十歲以上的台灣朋友,特別是家庭主婦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,都可能面臨這樣的困擾。五十肩發作起來,嚴重時甚至痛到夜不能寐,越痛就越不敢動,反而讓肩關節持續發炎、沾黏,最後導致活動受限。
冰凍肩急性期:緩解疼痛、消炎為首要
當五十肩剛發作時,首要任務是立即消腫止痛,絕不可大力揉按推拿,以免症狀惡化。這時候,中醫藥的介入能有效幫助您度過急性期。
中醫調理處方
在急性發炎階段,中醫師常會開立如活血定痛方這類由白芷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等藥材組成的方劑,幫助降低發炎反應、活血止痛。建議遵醫囑每日服用1帖,連續服用3到5日,能明顯感受疼痛減輕。此外,搭配外敷青草膏,更能加強療效,有效縮短急性期的不適。
冰凍肩慢性復原期:針灸、小針刀助您找回「舉手投足」的自在
當急性期的疼痛稍緩,進入慢性復原階段後,就可以開始進行肩關節的復健了。這時候,痠痛感可能仍然明顯,且由於前階段的發炎,肩關節囊可能已腫脹或沾黏,導致活動度受限。
中醫「對症下藥」的妙方
中醫在處理慢性期的五十肩,有其獨到的優勢:
- 針灸: 透過針刺臂臑、肩前、肩髃、臑會等肩部重要穴位,能有效活化所有通過肩膀的經絡,促進氣血循環,緩解肌肉僵硬與疼痛,逐步改善關節活動度。
- 小針刀: 這是一種微創療法,中醫師會運用特製的小針刀,針對關節囊或周圍組織的沾黏處進行鬆解,能有效剝離沾黏組織,幫助「打開」僵硬的肩關節,讓活動角度逐漸恢復。
通常建議每週進行 1 到 2 次針灸或小針刀治療,搭配居家復健,能循序漸進地幫助組織去瘀生新,加速復原。
補益氣血 促進肩關節修復
對於體力較差或本身氣血虛弱的患者,中醫師可能會再輔以內服中藥,例如:
- 三痹湯:有助於袪風濕、活血通絡,改善關節疼痛。
- 右歸丸:能補益腎陽、強筋健骨,對於虛弱體質的復原有幫助。
- 當歸四逆湯:則能溫經散寒、養血通脈,改善手腳冰冷與循環不佳的狀況。
這些方劑能從根本上舒經活血、補益肝腎,提升患者的整體體能,進而促進肩關節的修復。
日常保健:活動與熱敷是關鍵
在治療期間與康復後,持續的日常保健是預防五十肩復發的重要環節。
- 勤作復健運動: 即使疼痛緩解,也應盡量保持肩膀的活動,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。建議多做些簡單的復健動作,例如:
- 鐘擺運動: 身體向前傾,讓手臂自然下垂,輕輕地前後或左右擺動。
- 模擬擦窗戶: 手臂向上伸展,做出擦窗戶的動作,盡量擴大活動範圍。
- 溫熱敷: 搭配局部熱敷,有助於放鬆肌肉、促進血液循環,進一步幫助拉開肩關節的活動角度,防止進一步攣縮。
身體警訊莫輕忽,及早就醫是正途
最後要提醒您,若您同時出現肩臂疼痛、頸椎痠痛以及肩頸僵硬等多重問題,請務必將所有情況詳細告知您的中醫師。詳細的描述能幫助醫師更精準地判斷病情,對症下藥,以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。
泰允藥品 關心您的健康